English | 联系我们 产品试用申请


400-6010-280
分析报告服务
优捷信达分析报告服务

电商评论解决方案

酒店OTA解决方案

政府舆情解决方案

企业解决方案

微博信息监测解决方案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舆情资讯

研究报告

Social·轻数据

B2C活力榜

Social·轻数据

概况

加入优捷信达

联系我们

推荐新闻

谨防网络反腐的非理性化

来源:长江网  发布时间:2012-11-26

近日,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截图在网络发布,经查实,雷被免去了职务,又一领导干部倒在了网络里。

不可否认,从雷不雅视频在微博发布,到有关部门介入调查,经查实,宣布免去其职务,整个流程下来仅63小时,“63小时秒杀”一个区委书记,“有关部门”的神速反应,以及直面丑陋、敢于揭露“腐败点”的态度,的确让公众倍感欣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好感。

但是,当我们欣慰于“有关部门”的积极应对、正面处置时,却不得不担忧于这种被动的积极应对,是否是反腐的一大弊端?

如果只是在舆情从上访到上网,从一个点到蔓延到一个面的时候,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那么,反腐工作的常态化如何保证,政府的公信力如何彰显?

况且,如果网络反腐真正成为民众认为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手段,那么反腐终将从正规的上访走上影响力巨大、蔓延速度极快、具有不可控性的上网。

当然,如果是证据十足、真实的舆情,网络反腐有利于反腐工作的深化。

但是,网络用户的良莠不齐、网络信息的鱼龙混杂,舆情很可能被戏剧化。在戏剧化的张力下,舆情很可能被扭曲成一种具有眼球效应的夸大性、甚至失 真性的信息,充斥网络,影响公众的判断、扰乱社会的秩序。而这种戏剧化的手段,除了造成舆论伤害,更折射出公众对政府信任缺失的危机感。

笔者建议,进一步完善网络反腐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同时,加强自有反腐渠道的建设,并进一步畅通反腐渠道,规范反腐工作,确保反腐工作真抓实干、见成效,避免网络非理性带来的戏剧化的“舆论伤害”,向公众展示可持续的“主体主动性姿态”。

首页 | 联系优捷信达 | 工作机会 | 团队博客 | 舆情监测 | 站点地图 © 2008-2014 Eucita Technologies 京ICP备:08009764号-6 |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400-6010-280
(010)-52026890 / 52026537
(010)-52026890-802
我们的服务:
资源下载:
多角度了解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