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联系我们 产品试用申请


400-6010-280
分析报告服务
优捷信达分析报告服务

电商评论解决方案

酒店OTA解决方案

政府舆情解决方案

企业解决方案

微博信息监测解决方案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舆情资讯

研究报告

Social·轻数据

B2C活力榜

Social·轻数据

概况

加入优捷信达

联系我们

推荐新闻

“走廊医生”尴尬下的舆论博弈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4-02-26

近日,四川绵阳市涪城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社会广泛关注的"走廊医生"事件最新调查结果,并指明绵阳市人民医院并不存在"过度医疗"现象。兰越峰则回应:报告"没还我清白","医院缺乏诚意,所以我不参加发布会"。真相到底如何?这几天,持续多时的"走廊医生"话题,舆情态势再掀波澜。过去一周,相关网页新闻达到2300多篇,新浪微博数已增至70万条。

针对愈演愈烈的"走廊医生"事件,为加强权威性而引入医疗卫生专家第三方独立调查得出的报告出炉,但很显然,目前并未获得舆论的认同而消解不利的舆情态势。这份最新的调查报告,被不少人士认为"与之前的几次结论差不多"。新京报采访当事人兰越峰,后者直接称这是"10次调查报告结果都一样,他们简直是自扇耳光"。有媒体评论称,"这份更像是一份应对舆情的官方文件。"

回顾"走廊医生"事件,各方已经在多个层面进行了长时间的 "交锋"。 从主角兰越峰站出来在走廊里抗议,到媒体记者的涌入,再到有关部门介入,医院院长被调查,直至医生们群起攻之,要求开除兰越峰。"走廊医生"舆情持续发酵,可谓一波三折。

应该说,当地医院、管理部门对突发舆情予以了一定重视,一段时间以来,几乎"走廊医生" 事件每形成一次较大舆情,事关方都会做出相应回应:不管是医院的9篇公开说明,还是当地组建联合调查组,并公开多份调查报告,尽管有关方面的舆情处理社会评价不高,但这也展示出当地并不打算采用"装聋作哑"的做法。特别是从初步调查到补充调查,从征集网友参与考察到邀请国内专家复核,不少环节都考量了舆论关切的客观、独立原则,毫无疑问这是吸取了国内一些舆情应对教训。

深处舆情漩涡的还有当事人兰越峰,面对官方的多次针对性揭露可能造成的危机,兰越峰也进行了长期的舆论攻防战:"谈举报为谋私利:我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医生,难道也有错么?"、"谈医院罢工:我曝光潜规则 挡了他们财路"……尽管事件的深入,曝光她的个人"劣迹"增多,如微博网民@西地兰 刊文《起底走廊医生兰越峰》称其"多次拒诊、推诿病患"(被转评4000多条)。但兰越峰率真的话语回应反而每每令兰越峰赢得许多网民的支持。在新浪话题中,参与投票的5700名网友中有4900人选择支持她,占86%。

其实,透析汹涌澎湃的舆情背后,最核心的还是社会对"真相到底是什么"的巨大疑问。连一些媒体都感慨,"事情曝光这么久了,调查处理也是三番五次,事情反倒扑朔迷离起来"。令网友信服的真相的迟迟缺席,这演变成了一场舆论的口角和立场之争。

实际上,整起事件过程,媒体的大规模介入也是推波舆情高涨的助燃剂。围绕事件真相的挖掘,从早期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南方周末的专题报道,再到新京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纷纷刊发采访稿,这起事件经众多媒体多次报道,已经成为跨地域的重大公共事件。需要指出,在此起事件真相大白之前,某些媒体选择性报道与评论的推波助澜,更使得舆情发酵初始就带着明显的倾向性。

2月18日《南都周刊(微博)》推出独立调查稿件 "四川10次调查走廊医生事件 未有过度医疗乱象",除了重复求证央视报道揭露的一些细节外,这篇报道还采访了更多的当事人和关联者,并指出兰越峰无法拿出举报医院的实质证据。有评论人士认为,"不管兰越峰作为医疗界'良心斗士'的形象是否已深入人心,媒体的报道趋势至少是在提醒人们必须更加审慎、细致地去看待这件事情,不能把笼统的对医院和医生的刻板成见拿来简单套用。"

相比较而言,院方以及其他医生的声音在传播场的确处在弱势。医院员工出现集体抗拒行为,并未引起各界应有的追溯因果与洞察细节,反而招致一致的抨击, "以开除'走廊医生'的理由走上街头,演绎集体的暴力" 。对于舆论对兰越峰一边倒的支持,《环球时报》刊文忧虑地写道"当几乎全医院的医生护士以罢工的近乎绝望方式自证清白,并且与一个人的证词尖锐对立时,如果我们一定要相信一方,那至少不应轻率地选择相信他们中只有一个人是诚实的,而另100个人都在撒谎。"

然而,尽管吸引足够多的媒体聚光灯与网民议论,但"真相"依然是各说纷纭。在媒体高度发达善于挖掘"内幕"、各方观点可以自由交织碰撞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能否最快解开谜团、驱散舆情雾霾,恐怕关键还在于需要各方凝聚起基于事实的"最大共识"与秉持应有的责任"本份"与公正立场。

有评论指出,"有关方面一面不断说明医院的'清白',一方面又证实医院院长因涉嫌违纪正接受调查,并摘去绵阳市人民医院牌子。强烈的信息反差,怎能不令人疑窦丛生。"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多的舆情波折,有关方面在舆情应对中的暧昧、犹豫态度难辞其咎。有分析文章认为,"事情还没弄清,医院就一次又一次作出妥协和让步,希望'走廊医生'回到办公室,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加剧了事件的升级。" 在一些舆情事件中,管理部门面对公众的质疑既要有"定力"更要有"忍耐力"。还有文章表示,在这种"休戚与共"的利害关系中,地方自己组织自己的人调查自己的医院, "数据再翔实、分析再缜密的报告也是枉然"。

而从一个侧面来看,不少网民对"走廊医生"的力挺,也带有情绪化的一面。对于许多网友而言,对处于个体弱势"走廊医生"遭遇的同情,延伸至全国范围过度医疗现象的"感同身受",进而引申投射至兰越峰反映绵阳人民医院 "存在过度医疗"的深信不疑。这个心结不解,类似事件难免会引发舆论的猜测。中国青年报解读为:"走廊医生"之谜折射医改之痛。

随着舆情发展频现"罗生门","走廊医生"究竟会走向何方?面对社会质疑,管理方公信力已有损伤之下,当务之急需要的是迅速启动更中立、更透明乃至更高层次的调查,甚至不妨引入社会更具公信力人士的直接参与调查,促进真相的水落石出,给公众一个板上钉钉的真相。而对沉浸于质疑的媒体工作者来说,如何更好地促进各方声音均衡表达,也是一种媒体责任:不妨留一些给当事双方柔性沟通与处置的空间。

首页 | 联系优捷信达 | 工作机会 | 团队博客 | 舆情监测 | 站点地图 © 2008-2014 Eucita Technologies 京ICP备:08009764号-6 |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400-6010-280
(010)-52026890 / 52026537
(010)-52026890-802
我们的服务:
资源下载:
多角度了解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