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400-6010-280
(010)-52026890 / 52026537 info@eucita.com
(010)-52026890-802
|
我们的服务: - 分析报告服务
- 合作代理
- 售后服务
- FAQ问答集锦 |
资源下载: |
多角度了解我们:
- 关注优捷信达
- 媒体报道
|
放弃话语权、反应速度慢、新闻发言人回应几率偏低、普遍不重视第三方机构的声援,央企在官方微博发展与运用的情况远远滞后于中央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微博,央企是微博场域的沉默者与自媒体的落伍者。
这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4月18日发布的《2012年度央企网络声誉研究报告》(下称《央企报告》)得出的结论。同日,该机构还发布了《2012年度企业网络舆情报告》(下称《企业报告》)、《2012年度企业家网络声誉报告》(下称《企业家报告》)。
《央企报告》称,2012年央企负面舆情的特点表现为,负面舆情源头多元、微时代到来舆情演变快速化、舆情发展存在突变风险、负面舆情关联社会敏感话题等。
《央企报告》显示,负面舆情源头呈现多元化,媒体、消费者、员工、利益相关方以及政府或协会等第三方组织机构,都可能成为负面消息的来源和重要传播者。其中,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普通网民,已是引爆负面舆情事件的第二源头。
根据负面事件的类型,《央企报告》将央企2010-2012年经历的危机舆情分为八类,即投资竞争、违法违规、安全事故、内部管理、公众服务、 环保、产品质量与薪酬福利。报告分析称,负面舆情在微博舆论场有更长的发酵时间。在媒体舆论场中,舆情风险期在10天以上的事件占比16.7%;而在新浪 微博舆论场中,舆情风险期在10天以上的事件占比30%。公众对社会的集体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对央企负面事件的“网络围观”,加重了对央企认知的情 绪化,以及对央企形象的标签化。
对2013年央企可能面临的舆情压力,《央企报告》做出预判,包括:央企向非主业进军以及民企遭遇“玻璃门”问题,可能带来舆论对国进民退的批 评;物价上涨压力可能进一步强化舆论对央企社会责任的批评;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以及巨额亏损,可能引起舆论对央企竞争力的质 疑;收入分配改革及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可能加重舆论对央企薪酬福利及高消费问题的抵触情绪,加重普通网民群体与央企利益群体之间的情感断裂;党风廉政建设 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可能将央企贪腐、高管作风及工程项目违规等问题置于更严厉的网络舆论监督之中。
《企业报告》指出,2012年企业负面舆情的不断曝出,对企业和行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如“修正药业毒胶囊事件”、“健康元地沟油事件”和“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三大舆情事件均波及到所在行业及其相关行业。
在舆情事件分布上,食品烟酒行业最多,占负面舆情事件总量的33.8%;民营企业占比最多,为33.8%;食品安全类事件最多,占比 23.8%。此外,有30%的企业成功应对了危机舆情,有50%的企业危机应对不当,主要是否认事实、推卸责任、遮掩真相、回应口径不一等。其中,涉及食 品安全问题的相关企业往往拿“标准差异”和稀泥,遮掩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封堵舆论的指责。
去年,企业家因卷入热点事件舆论风波而“名声大噪”的事例比比皆是。《企业家报告》称,企业家在应对企业舆情危机时言行稍有不慎,很容易使舆论压力转向企业家自身。
在行业分布方面,根据热点事件数量,房地产、金融行业的企业家更受舆论关注,互联网、家电行业紧随其后。相比之下,金融行业的企业家事件数量虽多,但企业家言行则相对低调,违法违规、贪污腐败现象丛生是这一行业企业家事件的一大特色。
民营企业家依旧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人群。本年度,近九成的热点事件来自民营企业家,内容涉及企业经营、人事调动、企业家言论等,央国企企业家事件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