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联系我们 产品试用申请


400-6010-280
分析报告服务
优捷信达分析报告服务

电商评论解决方案

酒店OTA解决方案

政府舆情解决方案

企业解决方案

微博信息监测解决方案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舆情资讯

研究报告

Social·轻数据

B2C活力榜

Social·轻数据

概况

加入优捷信达

联系我们

推荐新闻

正确对待网络舆论和网络媒体

来源: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12-11

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以忠实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微博、BBS、QQ、博客上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由此可见,互联网正在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正在改写舆论引导的新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而理性地对待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很有必要。

网络民意网络监督不容忽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舆论可作为现实民意的风向标和参照系,网络舆论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民心和民意。公民的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与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才能保证公民意志在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中体现。而互联网的出现助推了中国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同时也改变了社会政治的沟通模式。
我们知道,“网络问政”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它的主角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网民。在现在“大众麦克风时代”,民心可敬、民意可畏、民气可用,网民对民生、公民权利、公共治理极为敏感,民众通过网络拷问政府部门、监督政府部门,其频次和深度也日益增加,所以,我们的政府应该重视网络舆论,打通两个舆论场,与民众进行良性互动,呼唤民众进行理性表达和有序参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消除不和谐因素,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发展。
官方媒体应该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从基本事实的认定到价值判断,乃至话语方式,应与网民坦诚交流,形成交集。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认真反映和倾听民意,化解民怨,疏通和激活体制机制,让社会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是减少社会舆论对抗性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的党和政府,作出了很好的表率,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的率先垂范和亲自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设了“官方微博”,织“围脖”成为许多干部征求民意的重要渠道,以至于2011年被专家和网民称为“政务微博元年”。微博正在以其“秒互动”的传播优势,开启“人人都是参政者”的崭新阶段。

正确对待理性鉴别网络舆论

随着网络时代新兴媒体和自媒体的兴起,信息流动加速,公众的表达丰富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表达情绪化等问题。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如果不能及时梳理清楚,结果就可能“雾里看花”、真伪难辨;众声喧哗的表达若不经过理性沉淀,很可能变成人云亦云,甚至三人成虎,严重影响稳定和谐的大局。
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重要资源的主流媒体,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舆论场,应该提供优质信息,传播事实真相,彰显主流价值,倡导社会互信,引导社会舆论。既不随意夸张炒作,也不割裂社会共识;既不迎合偏激情绪,也不放大对立误解。换句话说,应该具备敏锐的新闻触觉,对处于“青萍之末”的网络舆情保持敏感,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对可能引发误解的事件进行主动回应,让民众得到一个真实、准确、客观、全面、权威的信息报道;应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及时对群众的诉求、公众的情绪和事件的进展进行解释和引导,以积极的建设性思维,通过舆论监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有助于淡化和疏导过激情绪,才能真正消解网络传播中的“偏激共振”,破除焦虑情绪下的“谣言”,起到应有的缓和矛盾、化解危机的社会稳定作用。因此,主流媒体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行的重要一环。面对纷繁复杂的改革发展环境,主流媒体应该也有责任成为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压器”,疏导社会情绪的“整流器”,化解社会矛盾的“安全阀”。
从政府来说,应该对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进行净化,对网络舆论监督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网络成为舆论监督、关注民生、汇聚民智的有序平台。作为个人,面对众说纷纭的网络舆论,应该理性分析,做出正解判断,尤其是对于一些负面新闻和舆论,在未得到证实前绝不轻信,更不随意散布,以免扰乱民心,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互联网深刻改变普通民众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我国政治环境的今天,重视网络民意、网络问政,已逐渐成为我国的社会潮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善待网民,信任人民。提升互联网的凝聚民心、汇聚民智功能,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必须具备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胆识,同时,也应成为一项制度化、常态化的系统工程。

首页 | 联系优捷信达 | 工作机会 | 团队博客 | 舆情监测 | 站点地图 © 2008-2014 Eucita Technologies 京ICP备:08009764号-6 |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400-6010-280
(010)-52026890 / 52026537
(010)-52026890-802
我们的服务:
资源下载:
多角度了解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31号